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服务与支持 >  技术资料

服务与支持

SERVICE & SUPPORT

9月是鱼类生长旺季,除抓好投喂外,还需重点关注这十大病害
所属栏目:技术资料 发布时间:2017-09-08 浏览次数:1981次

9月是鱼类快速生长的最后一个月,而且临近成鱼的捕捞期,为夺取池塘养鱼高产,加强池塘的后期管理是十分重要的。进入 9月份,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,预计病害发生情况总体趋好,但仍不能放松预防工作。另外由于正值白露节气前后,昼夜温差较大,为常说的“白露瘟”高发季节,更要注意防范。现提出以下建议, 供广大养殖户参考。

一、加强水质管理,改善生态环境

1.定期测定水质状况

如溶氧、pH值、透明度及氨氮、亚硝酸盐、硫化氢等理化指标,使溶氧保持在5毫克/升以上,pH7.58.5,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,氨氮、亚硝酸盐、硫化氢等指标控制在适宜范围内。

2.及时注换水,调控水质

加高水位至1.5米以上,并适当换去部分底层水,可1015天注换1次,每次1520厘米;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消毒养殖水体;选择晴好天气,每15天左右使用一次复合微生物制剂,如EM菌等;同时要注意用完微生物制剂后,不要马上使用消毒杀菌剂,以防杀灭有益菌而影响生物制剂的调节水质效果。

3.及时施追肥

养殖后期为使池塘中能繁生大量的天然饵料生物,需及时施追肥,随着水温的逐渐下降,应尽量在池边浅水处泼洒发酵过的粪肥,以加速追肥水的过程。严禁施用未经发酵的鲜粪,防止鲜粪中的病菌污染水质。施肥需注意以下方面:一是不要一次施肥量过多。9月份水温还比较高,鱼吃食旺盛,排泄物增多,有机质分解加快,加上气候多变,水质易变化。施肥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。具体的施肥次数和施肥量应根据鱼塘的水色和水体透明度来掌握,一般来说当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,说明池水较瘦,应及时施肥,当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下时,说明池水过肥,不要施肥。每次施肥量不宜过多,并应以化肥为主,少施有机肥,一般每次亩施尿素1.52.5千克,结合施过磷酸钙34千克或磷酸二氢钾0.2千克。同时还应视池塘放养品种而有区别,以鲢、鳙鱼为主的池塘可多施些,以草鱼、青鱼为主的池塘可少施或不施。二不要在闷热阴雨、雷雨天气施肥。这时气压低,水中溶氧少,若继续施肥,有机质的分解会消耗水中溶氧,容易引起鱼类浮头死亡。三不要在鱼浮头时继续施肥。估计鱼类可能浮头或出现浮头时,应立即停止施肥和控制给食量,避免引起鱼类严重浮头而大批死亡。

4.适时使用增氧设备

根据不同天气状况在不同时间开启增氧机或水泵。 坚持晴天中午开,傍晚不开;阴天清晨开,白天不开;浮头以前开,连绵阴雨天半夜开的原则。同时备好急救用增氧剂,预防缺氧浮头发生,减少不必要的损失。

二、加强饵料投喂,适时种植牧草

9月份水温适中,一般白露后鱼病发生相对较少,可以大量投饵,尤其是饲养草鱼、鲤、鲫的池塘,正是育肥的好时机,其投喂量一定要均匀充足,避免时饥时饱。实行“定时、定位、定质、定量”的“四定”投饵原则。投饵量要根据天气、水质和鱼摄食情况灵活掌握。饵料要营养全面,适口性好,新鲜不变质,保证鱼吃饱吃好而又不浪费,以免污染水质,同时还要根据不同鱼类的食性及营养需求合理投喂饵料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水产多维、免疫多糖等以提高养殖对象的抗病力,减少病害的发生。天气突变时,应适量减少投饲量或不投饲。由于秋后旱草逐渐变老,水草也逐渐减少,因此,适当增加精饲料的投喂量是十分必要的。另外,立秋后早晚温差较大,投饵的时间应注意适当调整,上午稍迟一些,下午则要早一些。

9月是种植高产优质宿根黑麦草的好时节,一般种植时间在白露以后,每亩需种量11.5千克,可采用点播、条播两种方法。播种时将种子与草木灰或细土混合搓揉均匀,一般播种后57天出芽。此时也是收集苏丹草种子的时候,须认真采收,以备来年播种。

三、加强日常管理

1.经常巡视池塘,观察鱼类动态

9月份天气多变,易出现雷阵雨及台风天气,要注意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和缺氧浮头,发现缺氧预兆应及时加注新水和开启增氧机,以免鱼类泛塘。每天早、中、晚巡塘3次。黎明是一天中溶氧最低的时候,要检查鱼类有无浮头现象。如发现浮头,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。午后14:0015:00是一天中水温最高的时候,应观察鱼的活动和吃食情况。傍晚巡塘主要是检查全天吃食情况和有无残剩饵料,有无浮头预兆。

2.做好鱼池清洁卫生工作

池内残草、污物应随时捞去,清除池边杂草,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。如发现死鱼,应检查死亡原因,并及时捞出。死鱼不能乱丢,以免病原扩散。

四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

9月份主要需要关注以下病害情况。

1.草鱼出血病

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及青鱼,临床以红鳍、红肠子和红肌肉等其中一种或多种症状为特征。发病水温为2030℃,在水温高于20℃时流行,2528℃为流行高峰,有发病快、流行广、死亡率高的特点。9月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,草鱼主养区均需重点防控。

主要控制技术:

疾病一旦发生,彻底治疗通常比较困难,故强调预防。

1)彻底清塘,清除池底过多淤泥,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(含有效氯30%)消毒,以改善池塘养殖环境。

(2)严格执行检疫制度,加强饲养管理,保持优良水质,投喂优质饲料,提高鱼体抗病力。

(3)疾病发生后,全池泼洒溴氯海因0.50.6毫克/升,隔天再泼洒一次,并口服大黄粉,按每100千克鱼体重用0.51.0千克计算,拌入饲料内或制成颗粒饲料投喂或用50%大黄、30%黄柏、20%黄芩制成三黄粉,每50千克鱼用三黄粉250克制成药饵投喂,每天一次,连用57天为一个疗程。效果极好。

 

图注:草鱼出血病症状

2.“鳃出血”病(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)

主要发生对象为异育银鲫,9月份也是高发期之一,发病水温为1533℃,以2428℃最为严重,当水温升高至30℃以上时,该病的发生率会有下降。江苏省近年来发病情况较为严重,其他养殖区也有发生,江苏、江西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等鲫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。

3.链球菌病

主要危害对象是罗非鱼,在水温长期过高、缺氧或养殖密度过大等情况下暴发。流行水温为2537℃,水温降至20℃以下时较少发生。在水温高于30℃时最易暴发,主要危害罗非鱼亲鱼及体重100克以上的幼鱼和成鱼。该病的发生与养殖密度大、换水率低、饵料质量差及投饵量大等因素密切相关。

4.淡水鱼出血性败血症

主要危害鲫、鳊、鲢、鳙、鲤、草鱼及鲮、鳜等二龄鱼类,其发病率达到60%100% 流行季节常为411月,发病水温为2037℃,尤以2530℃发病率最高,69月为发病高峰期。各淡水鱼主要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。

主要控制技术:

(1)环境改良方面,经常全池泼洒光合细菌0.30.4毫克/升或EM0.30.4毫克/升,以改善池塘水质,消除氨氮、亚硝酸盐、硫化氢等有害气体,净化水质。

(2)发病鱼池必须进行内外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,首先进行水环境消毒,用溴氯海因全池泼洒,使池中药物浓度为0.40.5毫克/升,病重时可隔日再使用一次,同时于每千克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12克制成药饵,每天投喂一次,连续45天为一疗程,若病重可延长服药期,直到康复。

(3)用大黄治疗出血病时,先将大黄煎汁后用200.3%的氨水浸泡一夜,药效可增加20倍。其大黄浓度为2.54毫克/升。

 

图注:患出血性败血症的鲫、鳊鱼

5.肠炎病

随着鱼类摄食量的增大,增加了肠炎病发生的概率。主要危害草鱼、青鱼等各种养殖鱼类,水温18℃以上开始流行,流行高峰为2530℃,全国主要养鱼区均有发生,常与细菌性烂鳃病、赤皮病并发。此病主要发生在投饵不均、饵料不卫生、清塘不彻底的池塘中,饲料因素往往是重要的诱因。

主要控制技术:

(1)彻底清塘消毒,在养殖过程中实行“四消”(鱼体消毒、饲料消毒、工具消毒、食场消毒),“四定”(定时、定量、定质、定位)等预防措施。

(2)疾病发生后,全池泼洒溴氯海因0.30.4毫克/升,同时按饲料量的0.3%0.5%添加大蒜素,57天为一疗程。

(3)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大蒜素23+千里尖20+地榆20+仙鹤草20克,连投35天为一疗程。

(4)饲料内经常添加免疫多糖和微生物制剂,有助于改善鱼类肠道微生态环境,可大幅度减少肠炎发生率,在每千克饲料内添加黄芪多糖和加酶益生素各23克,通常连续投喂35天。

6.指环虫病

主要危害草鱼、鲢、鳙、鲤、鳗鲡等鱼类,尤以鱼种最易感染。多数种类的指环虫繁殖适宜水温为2025℃。各淡水鱼主养区均需做好预防。

主要控制技术:

(l)生石灰彻底清塘,杀死虫卵和幼虫。

(2)水温2030℃时,用90%晶体敌百虫0.20.3毫克/升的浓度全池泼洒。

(3)全池泼洒5%10%的甲苯咪唑溶液0.20.3毫升/3的浓度,效果很好。

7.水霉病

水霉、绵霉广泛存在于各种淡水水域,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,526℃均可生长繁殖,只是不同种类略有不同而已,有的种类甚至在水温30℃时还可生长繁殖,水霉、绵霉属的繁殖适温为1318℃。主要危害鱼、虾、蟹等,全国各养鱼地区均有流行,分布范围极广,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需重点关注。

主要控制技术:

(1)药物彻底清塘(150200千克/),杀死水霉孢子。

(2)操作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。

(3)硫醚沙星0.5克~1毫克/升药浴35分钟,对鱼防治水霉菌有特效。

(4)已发生水霉病的水体,每亩用旱烟草杆10千克,食盐57.5千克,加热水1520千克浸泡半小时,全池泼洒,每天一次,连续两天。也可采用0.5毫克/升的福尔马林溶液全池泼洒。

(5)五倍子35毫克/升,将五倍子研成粉末,放在铁锅内加10倍水,煮沸23分钟,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。

(6)每立方米水体中用510克菖蒲、10克蓖麻叶和20克松枝叶捣烂后挂袋,让病鱼每日浸浴12小时。

(7)每立方水体用硫醚沙星0.20.3克全池泼洒,每天一次,连用二天。

采取上述方法后第三天,全池泼洒光合细菌0.50.8毫克/升和EM菌水剂0.81.0毫克/升,连续在池塘中保持一周,可有效控制和治疗水霉。

 

图注:患水霉病的鲫鱼

8.红腿病

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、中国对虾、斑节对虾等,该病发生多与养殖环境池底污染和水质不良有关,9月份也常发生。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。

9.鳖腮腺炎病

发生对象为中华鳖,发病水温2530℃,浙江、安徽、江西等中华鳖主养区需重点防控。其他病害如腐皮病、红底板病、白底板病等也需做好防范。

10.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

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,可引起对虾慢性“矮小残缺综合征”,沿海对虾主养区需加强关注。(作者:赵永锋)